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培训不对路农民不买账 青光眼竟被培训成电焊工

宿迁市宿豫区雨露居委会农民王大强,一提到培训就头疼,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年前,患有青光眼的他被迫参加了一期电焊技能培训班。虽然他也取得了技能等级证书,可毕业后再也没碰过电焊机,对于他来说“证书”成了废纸。

顺河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吴清告诉记者,现在她再也没有拉农民去参加技能培训班的任务了。以前呀,她一半时间都花在到村里四处拉人参加上级统一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上,弄得跟“拉郎配”似的。“强扭的瓜不甜,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不对路,农民不买账。一个培训班办下来,到毕业时能留住一半人就算给面子了。很多人挑明了讲‘要学就学点实惠的东西,到了外头能派上用场’。”

“现在,全区技术培训专业数量比从前翻了两倍还不止,而且都是农民点名要上的。如今,培训的主体是新生代农民,与上辈不同,他们有参加培训的主动性,而且,就业市场发生什么样的需求变化,他们很敏感。用老的培训方式来培训他们,就不合时宜也行不通。像服装加工、电子装配等以往的主打课程现在都已停开了。有的专业即使名字没变,但学的内容也大相径庭了,像计算机,以前是汉字输入、制图制表,现在是电子商务、网站维护。”区就业培训指导科张会军科长介绍说。

“新一代农民一般不会对一个岗位从一而终,更多会采取边就业边培训的方式,为获取更高报酬的就业机会作准备。因此,要求他们保证有大块的时间上课、像小学生似地整齐划一,这样的培训肯定被他们抛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王彪坦言。

记者看到,区就业培训中心5月份的考勤簿上,仝强有12天没有到校,“原因”一栏里注明是“上班”。校长张传香解释说:“仝强不仅家里有十多亩地要侍弄,他还在一家水泥厂打工烧锅炉,像他这样两头忙出不满勤的在我们这儿十分常见,这不意味着他们表现不好,相反恰恰说明他们很上进。”为此,中心实行了灵活学时制,为期3个月的培训可以最多延长到6个月,只要在此期间通过技能等级考核,培训就算合格。“也有主动将培训时间压缩的,当然,前提条件是他(她)的接受能力能跟得上。”

雨露居委会20多位农民想参加电脑培训,可他们白天都要上班,只有晚上和双休日有空,跟培训学校的教程进度时间有冲突。怎么办呢?区里的一家培训机构特意抽出老师,把自己正常的教学任务交给其他老师,专门调整工作时间带这个班,家人笑称他是新时代“农民夜校”教员。

记者在位于江山大道的宿豫培训一条街上看到,培训学校将每一期学员的大幅照片贴在墙上,旁边注明工作去向,以此来宣传学校的实力。保安镇的张国权手拿面值500元的培训券,在几家学校间细细比较。他说,其实他很早就领到了这张政府发放的农民培训补贴券,直到上个月他决定换一个工作,才到这里报名参加机床培训班的。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张文君主任认为:“第一代农民工有高中文化的就很少了,基本是不想学、学不会,培训就很粗放。如今,第二代农民工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对培训的认知也比上一代深刻,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更有针对性,这就逼着整个培训市场不得不升级、走向细化。”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实行新模式培训后,就业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企业与农民双方都满意。据对培训后在本地就业的农民统计,宿豫区采用新模式培训一年的流失率仅7%,而以往平均一年流失率达25%。 (陈莹石)